Fan Club 主頁   古仔部落格主頁   Louis' Fans Sharing   古夫人信箱   Forum 聊天區   DV特製短片   DV新聞區   DV相片分享區   公告   
 Louis Koo's English Blog   Louis Koo's sina blog   
現在的時間是 週五 3月 29, 2024 5:36 am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 篇文章 ] 
 給孩子留面子,「懲罰」必須有這套SOP 
發表人 內容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30, 2010 1:32 pm
文章: 11249
來自: 金星... 住在 Taipei ... 玩在各地的天秤女...
引用回覆
文章 給孩子留面子,「懲罰」必須有這套SOP

親子溝通才是懲罰過程的重點,別把重點放在懲罰的行為上。

大概4、5歲的時候,媽媽曾懲罰我吃肥皂。
媽媽叫我吃肥皂不是沒有原因的,我是家裡最小的,有一個比我大3歲的哥哥和大6歲的姊姊,雖然我們現在感情很好,但就跟所有兄弟姊妹的關係一樣,小時候我們3個常常吵成一團。不過,因為我最小,常常成為被欺負的倒楣鬼。

有一天我跟姊姊打起架來,我因為力氣小,不是她的對手,情急之下就往她的手咬下去,姊姊痛到尖聲大叫。

媽媽聽到這一陣混亂跑來阻止我們,剛好看到我的牙齒正咬在姊姊的手上,媽媽急忙喊:「岱思,給我放開!你這樣咬姊姊會痛!」

媽媽通常不會那麼兇罵我,可見當時戰況有多激烈。不過媽媽很快就恢復冷靜:「我們韋家第一個規矩就是不打架,因為打架不能解決事情,只會讓對方的身體與心理都受傷!」

聽到媽媽這麼說,我指著姊姊小聲地說:「但是,她欺負我啊……」

「被欺負也沒權利咬人!咬人的行為真的很不對,你過來浴室,我要懲罰你!」

接下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因為我亂咬人,嘴巴不乾淨,所以媽媽便用「咬肥皂」處罰我。

可以懲罰孩子,但必須有一套SOP—事先警告、違反規則馬上懲罰、不在公共場合懲罰孩子

雖然咬肥皂作為懲罰是很極端的方式(不過也得佩服我媽的創意),但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來:父母普遍認為懲罰孩子是教養必要的因素。父母在家會設立禁止性規矩,面對違反規矩的行為,若是不加以懲罰,有規矩就跟沒規矩一樣,甚至認為不懲罰孩子「調皮」的行為,他會漸漸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爸媽的話也會失去可信度。

我喜歡看運動比賽,在我看來,父母有一點像家裡的裁判,盡量讓「球員」玩耍探險,只在違反規矩時插手「比賽」的過程

怎麼插手孩子比賽的過程呢?這也是有SOP的喔!

孩子快違反禁止性規矩時先警告
其實像我媽看到我咬姊姊,馬上就給我紅牌的懲罰方式在荷蘭算是少見,大部分的父母看到孩子快要違反禁止性規矩時,會先警告他們,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一旦違反禁止性規矩馬上出手懲罰
不過,有時候孩子在鬧彆扭的時候,怎麼警告都沒有用,孩子不改正自己的行為,父母就會出手懲罰,讓他理解不好的行為會有不好的後果。之所以要馬上祭出處罰,是怕如果隔太久,孩子可能會忘記被懲罰的理由,甚至覺得被懲罰不公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看到孩子違反禁止性規矩,就會馬上懲罰。


給孩子留面子,不在公共場合懲罰他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馬上懲罰在家裡是一個可行的做法,但在公共場合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孩子可能因為在公共場合被懲罰覺得丟臉,所以更生氣、更不接受父母的懲罰,雙方陷入了意氣之爭,反而失去教育的機會。此時,為避免在公共場合引發不可收拾的親子衝突,先跟孩子宣布他將被懲罰,但等回到家之後再執行。


親子溝通才是懲罰的重點,當下跟孩子說明被懲罰的理由
同樣是懲罰,但對許多父母而言,懲罰是一個教育的機會,讓孩子進一步理解什麼行為是不對的,也讓他知道禁止性規矩的道理。親子溝通才是懲罰過程的重點,千萬別把重點放在懲罰的行為上。

為了創造溝通的機會,荷蘭育兒專家建議父母,在懲罰當下就要跟孩子講清楚被懲罰的理由。

像我媽叫我咬肥皂時,就對我說:「咬人的行為不對,因為咬人會讓對方的身體與心理都受到傷害。」不過在那當下,因為孩子情緒已經上來了,不是溝通最好的時期,父母會先讓孩子接受懲罰。

普遍的懲罰方式有兩種:
抽離法(Time-out)
讓孩子暫時離開現場好好思考自己錯在哪裡

限制法
叫孩子回去自己的房間,限制他行動的空間,等到孩子比較大的時候父母可能會暫時取消一些權利,例如今天不能看電視、不能出門踢足球…之類。

考慮比例原則,每個錯誤行為應該有相對應的懲罰,免得懲罰太重讓孩子感覺不公正,也避免懲罰太輕讓孩子感覺不到被懲罰。


這4種情況下,動用懲罰是沒有意義的
過度頻繁的懲罰,會讓懲罰失去意義

雖然父母普遍認為懲罰是教養的重要手段,也是溝通的關鍵時刻,但他們也認為這個手段越少用到越好。如果懲罰得太頻繁,孩子可能習慣被懲罰,如此一來,懲罰也會漸漸失去它的意義,久而久之孩子習慣被罰,也就覺得被懲罰沒什麼大不了。

孩子若已知錯,應將重點放在反省及防範錯誤行為

另外,有時孩子已經知道他的行為是錯的,心裡也覺得很抱歉,此時再懲罰的意義就不大了。父母還是要跟孩子溝通,但重點會放在反省為何做出錯誤行為,以及想辦法讓孩子避免再犯同樣錯誤。


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有時孩子違反禁止性規矩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此時懲罰孩子,反而讓他達到想要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違反禁止性規矩就是得到父母注意的手段。父母碰上這種情況,若這些行為沒有傷害孩子本身或其他人的安全,通常會忽略孩子的行為,或在違反規矩前以別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行為並沒有違反禁止性規矩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良行為並沒有違反禁止性規矩,只是沒有按照鼓勵性規矩做事。例如吃飯時沒吃完碗裡的飯,父母可能會生氣「你都沒有乖乖吃飯」,但孩子可能只是吃不下,並沒有影響到別人,也沒因此產生即刻的危險,此時他其實不需要被處罰。

父母擔任裁判設立規矩,其用意在於讓孩子藉著這些規矩順利平安地長大,倘若過度濫用,反而會失去效果。


書籍簡介
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會獨立思考、創意高、行動力強的孩子才快樂!

作者:韋岱思(Thijs Velema)
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
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兒女長大的過程,把兒女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


文:商業周刊/網路轉載

圖檔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Nike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ikeyli
收藏古天樂 (Youtube視頻)】http://www.youtube.com/user/nikeyli
收藏古天樂 (土豆視頻)】http://www.tudou.com/home/nikeyl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週五 11月 17, 2017 7:55 am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 篇文章 ]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 2006-2024 kootinlok.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