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 Club 主頁   古仔部落格主頁   Louis' Fans Sharing   古夫人信箱   Forum 聊天區   DV特製短片   DV新聞區   DV相片分享區   公告   
 Louis Koo's English Blog   Louis Koo's sina blog   
現在的時間是 週三 4月 24, 2024 12:11 am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9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12  下一頁
 【转贴】《门徒》国内新影评 
發表人 內容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转贴】《门徒》国内新影评
小艺说:这次转贴的影评所论所说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也有很多偏颇之处。大概暑假时,我会把近两年古仔的电影都写一篇影评的。 :D 但我不知这里是否可以随意转贴别人在别处发表的影评,因为我回头搜分享区中关于《门徒》的影评时,发现一些以前别人和我转贴的影评不见了。如果有不合规定之处,还得劳烦管理员帮我删掉。

大片《门徒》

□ 李祥瑞 http://bbs.ent.163.com/movie/124300,0,50,0,40,16.html?userid=

尔东升力作《门徒》在内地和香港上映后捷报频传,情人节以及春节期间,该片不断刷新票房记录,甚至战胜了好莱坞影片荣登票房冠军宝座,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决非偶然。

《门徒》是一部大片。之所以说它是大片,因为影片在对吸毒成瘾的个体进行充分关注的同时,又挖掘出鲜为人知的贩毒行业内幕以及毒品生产销售的国际社会背景,就毒品题材港片的创作而言,确有极大突破--如此宽阔的视野,在以往的港产电影中十分罕见!

过去,毒品活动多被用做警匪、丛林野战题材影片的情节引线(成龙作品《警察故事3》、吴宇森作品《英雄无泪》),电影的核爆效应每每源自于动作、枪火等港片擅长表现的方面,很少有人乐于从其中提炼精华主题重彩渲染,拍摄引发深度思考之作。或许由于毒品问题比较沉重明显缺乏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缘故,香港导演才一度绕道而行,不愿触及“雷区”。回顾起来,最富社会片色彩的香港电影,应该是罪案题材名导邓衍成作品《慈云山十三太保》(1995),影片以青少年朋党组织遭遇毒魔“瓦解”为主要内容,深入刻划了吸毒者的堕落觉醒过程,题材偏门,风格上便显另类出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门徒》的跨越是在香港电影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情况下发生的,其进步幅度自然与往时作品不可同日而语。香港电影步入低谷之后,一度依赖内地电影市场并主动服从内地电检制度的需要,生产了大量比八、九十年代“合拍片”还要丧失香港电影特性的作品,这种短暂的自宫并未扭转影市颓势,反而使港片加速触底……现在,香港电影人终于逐渐悟到,找回失落已久的港式思维和真正属于自己的书写方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之道,于是便有了《黑社会以和为贵》、《放逐》、《门徒》的诞生。

不过,历经劫难之后重新起步的香港电影,有点像早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虽然新人耳目,却充斥着反类型、反社会情绪--如果没有如此强硬的创新手段,恐怕也不会破茧化龙一飞冲天。

《门徒》的第一个镜头即显出强硬派迫切的改良愿望,画面野心昭著光感十足,一语道出吸毒者的幻灭世界,深沉的意象说明这部电影绝对不会沦为商业滥情的草率之作,浪费掉毒品犯罪这种厚重题材。全片影调控制相当严谨,可见作者具有务求精准的制作意识。应该说,影片在硬件方面完全达到了国际制作的水准。当然,港片《门徒》能被美国买下版权决不会是因为这些完善的外部条件,我们必须看到,恰恰是它情节设置方面近乎异想天开的“原创性”令好莱坞垂涎三尺大跌眼镜。

论起戏份,刘德华并不比吴彦祖占有特别的优势,但他肯定是整部戏的第一主角,编剧以及天王级的演技都在促使昆哥成为香港电影中最有吸引力的毒犯,他称雄于世的领主地位以及有遭天谴般的“一身病”犹似奇迹,上帝都同情的人物,怎能不让观众瞳孔为之放大?在工场救急、教授门徒等段落中,昆哥表现出高超的职业水准,如果他所做的事情与毒品无关,那么这位老大真的像位英雄了--香港电影中的英雄,一向是黑道英雄。片中有些篇幅着重描写了昆哥与家人的感情以及对家人的责任,一幕幕充满温情的画面令人想起《教父》中意大利幸福家庭波澜壮阔的和谐场景,影片将罪犯还原为“人”的努力,也确实无懈可击地达到了经典作品高度。

以上已经为影片提供了魅力因素,但一部优秀作品仅仅有这些显然远远不够,《门徒》还需要借助一些更加超乎观众想象的内容扩大战果。在结局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为了保护家人,被警察捉获的昆哥选择了自杀,但昆哥没想到出卖自己的人竟然是与自己关系最密切自己最信任的人!门徒的表白摧毁了昆哥生前的所有成就(包括他最后所选择的自杀计划也是一项成就),门徒告诉他以前促成二人友谊逐步加深的所有事件都是警察策划安排的、一切都是假的!被人欺骗的痛苦淹没了昆哥,他绝望、他呐喊,香港电影在这个炮轰心灵的瞬间回到了男儿世界义气江湖的原点。

在灿烂的录像厅岁月中,曾有无数的线人故事……!《边缘人》(1981 导演章国明)的时代已然结束,“香港教父”的时代刚刚开始。很庆幸可以看到香港电影审美观价值观的发展演变。套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句话”来说,只有香港的才是世界的。

李祥瑞 2007


最後由 小艺 於 週三 3月 21, 2007 2:5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週三 3月 21, 2007 1:49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香港也有主旋律---迟来的《门徒》观后感想
作者:m101m101m http://bbs.ent.163.com/hkmovie/114491,8.html

大陆文化教育的氛围和港台东南亚的华人圈有着天壤之别。意识形态的控制永远高于娱乐,所以宣传部门要领导文化部门,中宣部管着广电局。于是主旋律的文化作品就成了文化的主旋律,占据着文化的主流。还好有邓公的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了一点脱离于主旋律的文化自由。映射到电影上,大陆一年生产几百部电影,大多数都是主旋律,反映我国广大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反映我国四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教加美化的胶片除了农村都很少有被放映的机会,而广大农民兄弟干了一天活谁还有心思去受受主旋律的教育,有时间都是垒长城了。于是80%的国产主旋律拍出来给了CCTV6,要是早就知道在那里放,干脆直接用DV拍得了,还费什么胶片,东西怪贵的。

不知道是蔡楚生还是郑正秋给电影加了一个教化社会的功能,从那以后一部分电影就成了说教的代名词,好象学校不需要老师不需要教授了,大家一起看电影吧。更糟糕的这些电影还被一些影评家电影人奉为金科玉律拿到教科书里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好象教育大众成了电影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说教电影社会风气就一蹶不振似的。所以大家对说教的电影由内心产生反感。

但是主旋律等不等于说教呢。在大多数大陆电影官员和电影人眼里是相等的。但是也有另类。主旋律也不是没有吸引人的,《炊事班的故事》就很好嘛,广大人民很喜欢嘛,《疯狂的石头》就很火嘛,为啥同样是主旋律人家花300万用DV拍出来的片子成亿计的人看而你花500万用胶片拍的只有广电局的审片小组看。所以说主旋律没有错,是说教的主旋律方式有错。最近广电局规定卫星电视台黄金时间必须播放主旋律电视剧,大家都是反感而抵触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是好看非说教的主旋律那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陈可辛是一个有能耐的人,把握各地电影气候很在行,所以在香港,在东南亚,在好赖坞都混的不错,在电影大气候低迷的世道下依然能不断的拉来投资并保持者高产高水准高回报率,十分难得。在把脉大陆电影制度电影气候后,陈可辛也开出相对应的方子--主旋律电影和古装大片,于是2007年陈可辛拿出了主旋律影片《门徒》和古装大片《投名状》。《投名状》仿效老谋子古装大片三部曲,用尽大制作大投资、大场面、大牌演员、古装、动作、美女祸水、激情戏一干噱头,并且创下华语电影投资的新高,使对国产大片审美疲劳的普罗大众们失去了期待的兴趣。但是年初出品的已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主旋律影片--《门徒》却让大家眼前一亮,惊呼原来主旋律电影可以这样拍。

英勇警察卧底贩毒集团,与狡猾毒贩斗智斗勇,这样的题材放在内地一定是这样的:选一个尤勇那样的长相硬朗的准中年帅哥来演吴彦祖,那么年轻的靓仔花瓶怎么可以;选一个胡汉三、葛优他爹那样的演毒贩大佬,像刘德华那么帅的怎么可以引起广大人民对毒贩的憎恨呢;再选一个郭敬明那种瘪三样子的演吸毒的,古天乐又黑又壮怎么可能是吸毒的呢。以前的主旋律反毒片大概就是这样,而香港人拍的主旋律呢,除了选角的更明星化,剧情也更加真实化,人性化。导演卧底贩毒集团得来的资料比国内导演采访辑毒干警得来的资料更翔实,视角也更多元。辑毒干警那里得来的资料大多将自己伟大化是必然的,可事实上和毒贩沆瀣一气的警察也不是个别现象。但是《门徒》渴望成为主旋律影片使他忽略了更多的关于毒品的阴暗面,而并非展示一个全景给我们。毒贩与基层个别警察的勾结,毒品的输出大陆及台湾的途径(靠个体在飞机上运绝对是小数字),黑钱如何被洗白,新型毒品的制贩吸,吸毒者为了毒资干出的种种勾当也并非古天乐的那些事那么简单。可惜这些都被主旋律掉了。

影片中的小女孩从一开始出现,我就担心她成为毒品的牺牲品,或被卖,被虐,或者也染上毒瘾,这些事情在现实中都是存在的,这种担心在吴彦祖告戒她美沙酮是药不可以喝的时候达到极点,因为非吸毒者喝美沙酮也会上瘾的。可是尔东升还是有一念之仁,没有残忍的将她推向深渊,在结尾给了我们一个光明的希望。我承认这也是主旋律化的结果,但是确是我想要的结果。太黑暗太灰色的结局会给人一种难以抑制的悲凉。


最後由 小艺 於 週三 3月 21, 2007 2:0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週三 3月 21, 2007 1:52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门徒》:虽非百毒不浸,但求问心无愧
作者: taoxinx释凡 http://bbs.ent.163.com/hkmovie/113736,17.html

2007年春节,一部由陈可辛监制,尔东升导演的港片《门徒》,高调上映。由于本片云集了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张静初、袁咏仪等老中青三代明星,幕后又有金培达、姜国民、邝志良等人压阵,剧情上又剑指毒品,主题争议与强大阵容,亦注定着《门徒》成为07年港片的开山力作。

从开篇凌厉剪接下的画面切换叙述警方盯哨,还有吴彦祖口中念起的那句“毒品...空虚”话外音,外加天空中异样的浮云笼罩在香港楼区,镜头又借鉴着《无间道》《黑白森林》,也显出该片野心,不过长时间玄丽的铺垫,又似曾相识,颇有卖弄之闲。好在《门徒》接下来,马上进戏,并不拖沓。本片分为两部分:一条是警察阿力(吴彦祖扮演)在毒枭昆哥(刘德华)的黑帮组织的卧底生活,另一条则是阿力遇见吸毒夫妇(张静初、古天乐扮演)的凄惨生活,两条线索各自并行,又互相交织,最终直指主题--毒品!

香港警匪片中卧底设计,总是将卧底置于黑帮,苦苦挣扎,进退两难,有《龙虎风云》《龙在边缘》《无间道》等片珠玉在前,到了《门徒》并无新意。但黑帮老大昆哥,在毒品加工场,教育卧底阿力如何制毒运毒,诸如罂粟花如何提炼成海洛因,又如何加工为成品,最终怎样去运输贩卖。当贩毒的整个流水线作业,完全展现于眼前,《门徒》也从某种意义上给观众知识性,故事穿插着记实性。之后,阿力出于怜悯收留了邻居母女,但又无奈于对方做母亲的阿芬(张静初扮演),沉迷毒瘾,难以自拔。

《门徒》最意外的段落,发生在中期。一次,阿力去运毒,意外遇见海关之逮捕。面对节外生枝的变故,面对极有可能毁掉整个卧底计划的同行,阿力不得以选择了逃跑,所以屋外是数个警察想撞门冲入,而屋里是阿力与两个毒贩想逃出升天,如何在命运前自保?剧情悬念四起,张力大增。而无论是海关领头(廖启智扮演)为求破门,伸手被砍的血腥场面,还是毒贩在八层楼窗外没跳上空调,坠楼惨死的触目惊心,皆深深抓紧着观众,尔东升虽然是文艺片导演出身,但继《旺角黑夜》的精彩追逐后,他再次联合动作指导钱嘉乐时,虽然全片并不火爆,到亦寻得(类似《A计划》《赌神》)传统港片里窗外逃窜的经典桥段,此段被迫逃逸的场面,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悬,但也至使全剧的最精彩,早早发生,后面反再无如此惊艳,甚为可惜。

影片通篇针对毒品,与尔导演前作《癫老正传》《色情男女》一样,《门徒》的台词依旧“语不惊人,死不休”,其间透出作者对毒品现状的揭示。刘德华口中那句“真搞不懂烟那么臭,为什么那么多人去吸”,道出了尔东升对毒贩的痛斥。而张静初和古天乐同说的话:“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吸毒了,我劝他戒毒,他说根本不可能戒得掉,我只是想救他,我想证明其实可以戒得掉,于是我也吸了毒,可是,原来是真的没办法戒掉……”,还有那个张静初因脖子注射毒品,抽搐死去,尸体爬满老鼠的桥段,皆表现出导演对吸毒者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过《门徒》后半部分,却并没把悬念做得太紧,泰国金三角地区的将军,仿佛仅为述说如今毒品的出口与种植情况而设计,好容易有段黑帮老大试探男主角是否卧底,把气氛弄紧张,可一个运气式电话,又轻易化解僵局,不免有些失望。刘德华的被捕,虽合情合理,但却等于使《门徒》提早收尾,双方对峙的回合少了,也就没那么多悬念了。卧底阿力目睹坤哥厕所自杀,两人互吐真言,又依旧乃兵贼游戏的困惑,老刘与小吴之间的对手戏,其实有点老套。《门徒》的结尾缺少高潮戏,亦过于理想化。当身为警察的吴彦祖,不合法地陷害瘾君子古天乐入狱,多少为了迎合内地影片许可证,有说教色彩,其实早在小吴领养完那个可怜的女孩,便可以简洁收场了,如此一来,多少有些画蛇添足之嫌.

说到几位明星的表演,只能说他们在《门徒》中的还算认真。刘德华扮演的毒贩枭雄,一头银发,却依旧寻得当日《雷诺》《龙在江湖》中的老大风范,刘天王的表演如今老道许多,对家人的百般关护,当老大的处心积虑,但戏份没有以前黑帮片中发挥的多,但也是三位男星中最有难度的。吴彦祖演绎的警探阿力,由于他早在《知法犯法》《刑杀之法》里扮演过卧底,此回轻车熟路,不同的是卧底没有变节,一直保持着正义与善良。古天乐扮演的吸毒瘾君子,在形象与表情上很贴,比起从前有较大改变,可惜戏份少点。

而相比于袁咏仪没什么露脸就被警察抓捕,张静初可谓过足了戏瘾,又表现出色。她沉浸毒品世界,行为疯癫,披头散发,柔弱可怜,但话语间又透出虚假,尔东升也恰好借张静初的表演,道出毒品可怕,荼毒万生,绝不可沾。唯一不满意的是何美钿扮演的阿力女友,她身为黑社会老大的小姨子,在戏中只为点缀的色彩,但她游泳池穿三点抱向吴彦祖,一转镜头两人在床上(似乎在借鉴《赤裸特工》),说写爱情,可又那么单薄,贴不上剧情,反有些假三级意味,不伦不类。

作为2007年港片的开山力作,《门徒》仍有瑕疵,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许电影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或许在这个香港电影市场惨淡的世道下,哪部港片又能如此完美呢?

作为讲述打入黑社会做卧底题材的《门徒》,尔东升总体故事讲得较精心,金培达那类似《紫雨风暴》的中亚式配乐烘托好气氛,邝志良剪接得体用心,姜国民对香港与泰国的风光摄影华丽,钱嘉乐还能奉献出那段惊险的追逐动作。有着两元化的警匪对峙,各位大明星演绎认真,全片情节紧凑,传统港片味依旧,有诚意,也有对毒品问题的深刻的揭示。至少在电影院真能看着东西,引发些小小的思考。应该说对得起投资,对得起观众,正如吴彦祖扮演的《门徒》主角一样,虽非百毒不浸,但求问心无愧。


最後由 小艺 於 週三 3月 21, 2007 2:1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週三 3月 21, 2007 1:55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门徒》——刚开始就结束了
天天刷牙 本文网址:http://bbs.ent.163.com/movie/124540,5.html

“我一直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吸毒?”听完第一句对白,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就已经结束了。“那到底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空虚是起源,也是终点,因为空虚,才会痛苦,才会忧郁,歌德说:“我们需要刺激,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抵御忧郁”。为了填补空虚,有人去爱,有人去恨,有人赌博,有人吸毒。到底是爱可以战胜一切,还是恨可以战胜一切?其实我们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界限,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世界。电影结束时很好笑,重复了开场的话,原来尔冬升也认为一开始就结束了。

演技,手法,寓意,风格等,都是扯淡,只有喜不喜欢,没有好不好,自己喜欢就好,不喜欢就不好呗;自己相信就是真的,不相信就是假的。所谓标准,评论等都只是为了争夺发言权,因为“话语即权利”,大家都享受俯视,讨厌仰望。

香港电影就像一个过气的明星,或者一个年华已逝的女人,看港片对我来说只能算是怀旧。小马哥说:“我们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了,因为我们太怀旧了。”这样一片没有情怀的沙漠里,电影当然不会厚重,但是至少比我们的“大片”诚恳。


週三 3月 21, 2007 1:56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也来说说《门徒》!!
作者:lovefaye2002
本文网址:http://bbs.ent.163.com/movie/122539,17.html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4b104b19010008p8

每年香港的贺岁片我都看,但都不是在春节那几天。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大年初九从老家匆匆赶回武汉,一下车便从碟屋租了尔东升的《门徒》,一部“颠覆”了贺岁理念,同“贺岁”气氛格格不入的“贺岁片”,却当仁不让地登上了今年春节“贺岁票房冠军”的宝座。咱可不管它到底贺岁不贺岁,既然看了,就非得说上几句!


一.香港第一部真正的毒品影片:

“99%的纯海洛因碱以前叫吗啡砖, 警察管他叫4号, 我们叫美金。如果就这么吃真的会吃死人的,所以一定要勾兑,加些淀粉啊葡萄糖什么的。无聊的人加墙灰,到65%了就差不多成品了,我们叫港币。”

香港电影对待毒品,远没有好莱坞在《疤面煞星》中展示得那般赤裸裸,艾尔.帕西诺疯狂吸食白粉的场景是香港影片中的黑社会老大们想都不敢想的,顶多只会呈现一些瘾君子们皮包骨头依然欲仙欲死的情景,而这些瘾君子往往是警方的线人,为了获得那一点点毒资而甘愿为警方提供线报,他们的吸毒行为已经被警方所默许。但在以往的黑社会片或江湖片中,都有一个明确的道德底线,你可以贩卖军火,印制伪钞,杀人越货,烂赌嫖娼,可只要一沾上毒品,就会被认为大逆不道。《古惑仔——人在江湖》中,“好洪兴仔”同“坏洪兴仔”一个最明显的区别便是B老大从不经营毒品,而靓坤却把贩毒视为暴富之捷径。“七千万都没有了,还在乎这一袋?”靓坤用白粉猛灌B老大的场景,成了该系列影片中最暴力的一幕,也让观众有了一个很清晰的善恶评判标准:要想当好老大,死都不能贩毒!

其实这只是对毒品贩子一种简单的脸谱化描述。而以往港片中还有一个更为符号化的毒品交易场景,就是买家和卖家,一个拎着毒品,一个提着钞票,在一个阴暗的地下室或废旧工厂里会合,再由买方的毒品专家用嘴巴试货,看是否符合“市场标准”,才进行最后的交易。这种符号化的场景是香港电影高度类型化时期的产物,在香港电影日趋个性化,精致化的今天,显然无法用这种简单的视觉符号来糊弄观众。2003年的《玉观音》便描述了毒贩毛杰和女警安心那细腻委婉的情感生活,而2007年的《门徒》,则既像教学片一样对毒品工业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进行了宏大展示,又像伦理片一样对吸毒男女痛苦挣扎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人文剖析。如果不算2002年那部粗制滥造,描写“K粉之毒”的《K王之王》的话,《门徒》才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毒品影片,里面的毒品也是真正的“毒品之王”——海洛因!

“除了石油和军火,毒品是全球最大的贸易 。”而《门徒》中的毒品工业,也如同全球其他一切工业一样完善而有序。海洛因从种、采、初级加工直到贩运、深加工、再到分售货物到吸毒者手中的过程,都近乎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联合国也为海洛因、可卡因、大麻、摇头丸等各种硬性和软性毒品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由于金三角坤沙集团的被迫退出以及人们对新型毒品的日趋喜爱,海洛因这个昔日的“毒品之王”,也不幸沦为吴彦祖口中苟延残喘的“夕阳工业”。而本片中所再现的毒品集团,似乎也在为维系这个“夕阳工业”而进行最后的疯狂反扑。大家不再有昆哥那气吞云霄的“三个亿”,只剩下阿力那软弱无力的“三千万”!


二.一部电影,两个故事!

“生意是讲供求的,他们买,我们卖。我有叫他们吸吗?我有吗?我没有!是他们自己要吸!我又没逼他们!根本不怪我们!要怪怪他们。我有逼他们吗?我根本没有逼他们……”

都说影片《门徒》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是由吴彦祖扮演的卧底阿力与刘德华扮演的毒品大佬林昆之间的周旋,另一条线索是阿力与张静初扮演的吸毒女子阿芬之间的情感纠葛过程。”主线所展示的毒品工业,,是冰冷而无情的;而附线所展现的情感世界,却是细腻而多情的。两条线索并没有什么交合,除了男主角阿力。主线中,他是在工作,工作于黑白边缘,斡旋于警匪之间,“卧底”身份让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体现出同常人不一般的“神性”;而附线中,他却是在生活,有自己的困惑,也有自己的情欲,隔壁屋的放纵女子使他无法再度保持冷静的头脑,完全像个普通人一样释放着自己的欲望。然而到了影片的最后,他却两边都成了“神”:主线是靠他的帮助才抓住了大毒枭昆哥,而他并没有像《天下无贼》中的大陆公安一样放大肚子“贼婆”一马,却像八十年代大陆影片中的那些老法官一样严格执行“刚性”的法律,老法官含泪抓儿子,他也狠心抓嫂子,铁面无私,豪不留情,在“情理法”中毅然选择了后者;而附线中的他更像是上苍派来的使者,勇敢地承担了抚养孩子的责任,还将日后会对孩子健康成长形成最大威胁的无良“毒”父骗进了监狱,如天父一般怜悯着世人。这便是大陆主导意识下所形成的结局。最后抓昆哥的那场戏如同《卧虎》中抓老爷的那场戏一样,显得过于突兀,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情理,根本无法满足观众那种“黑白大火拼”的观影欲望!

其实影片中这两个故事,一个是毒品供应者的故事,另一个却是毒品需求者的故事,供应者并没有去找需求者的茬子,只是间接地通过第三者(阿力)用言语侮辱了需求者一番。本不相干的两个故事却这样被硬生生地联系到了一起,也印证了“供求不分家”的真理。但到底是贩毒决定了吸毒,还是吸毒决定了贩毒,如同“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三.浑身是病的江湖老大:

“改天我在白粉里加点老鼠药,毒死这帮王八蛋。”

其实影片一开始出现的昆哥,只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伯”,如果不是有所交待,谁也无法将这个浑身是病的“老伯”同香港最大的毒品头目联系起来。导演也并没有像以往黑帮片那样给黑帮老大的出场来一个煞有气势的特写式出场,而是不经意地让病床上这个“既患糖尿病,又患肾病”的病人转过头来,才出现那张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脸。昆哥的疾病缠身似乎是一个隐喻,告诉我们在香港回归十年后的今天,电影中黑帮老大再也无法像以往那样飞扬跋扈,意气风发了,他们如同海洛因工业一样落寞夕阳,开场的萎靡已经预示着他们只会是兵贼游戏的失败者!

不过随着影片的进行,我们才发现真正的昆哥远不像外观上那样萎靡,他依然控制着香港毒品市场的脉搏,貌不惊人的他才是最大的“幕后操盘手”。华仔为我们奉献了他从影以来最为阴狠的表演,而且如同《东方不败》中的任我行一样既妙语连珠,又心狠手辣,对背叛他的“鬼”更是毫不留情,表面上无法纵横江湖,实际上乃不折不扣的枭雄。年轻时的华仔演绎“警界一代枭雄”雷洛时,虽然故作老成,但还是让人感到有些青涩。而现在在吴彦祖、古天乐等一干后辈面前,他这个“老人”才真正做到了示范作用,如同一个老戏骨一样表演起来挥洒自如,也正如媒体常说的那样:为我们带来了影帝级的表演!

所以说,《门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片中演员们的表演。吴彦祖收敛住他的俊美和邪气,不温不火地再度诠释卧底概念(这个卧底可不像他在《知法犯法》中越卧越黑,而是成功地挺过了“七年之痒”,终成正果);古天乐更是一改帅哥外形,自毁形象饰演了一个良心泯灭,无可救药的吸毒者,昔日重情重义的杨过大侠彻底“堕落”,其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茂瑙的杰作片名——“最卑贱的人”;而配角专业户廖启智也在为数不多的出场时间内延续着他在《杀破狼》中的“暴戾”刑警形象,手被砸断的场景令人瞠目结舌。惟有曾经的两届“金像奖”影后袁咏仪,成了片中最大的花瓶,在内地女演员张静初那发自肺腑的绝望和挣扎之衬托下显得苍白无力,这显然是近年来香港女演员集体疲软的一个缩影,无怪乎内地演员即将实现“金像奖”影后的“三连庄”了!

总的说来,虽然有说教意味过浓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门徒》依旧是近年来香港少有的诚意之作,它的热卖也为香港电影的2007开了一个好头,希望今年的港片别还在谷底徘徊!


最後由 小艺 於 週三 3月 21, 2007 2:0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週三 3月 21, 2007 1:58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门徒》:游走天堂与地狱的平行线
henrysheng 本文网址:http://bbs.ent.163.com/movie/122648,3.html

  尔东升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拍文艺片的香港导演,在他有数的一系列作品中,着力描摹的往往不是热点话题、时尚观点,而是另辟蹊径,以人文的视角挖掘我们认为极平凡、普通的题材,透析为人所忽略的深层次的意义。他的电影,也一直以赢口碑、获大奖出彩,至于票房,那……总不能做什么事都尽善尽美吧。新作《门徒》延续了尔导演一贯的风格,端出面孔熟悉不过的题材,以不落俗套的手法翻出新意,让观众在不经意间领略尔氏有思想电影的魅力。

  港产片在严重减产后淘汰剩的基本都极其对得起观众,商业片拍得有声有色,票房有保证;文艺片也称得上精雕细琢,不遑多让;艺术与商业结合的题材片得到投资者的慧眼识珠后,也纷纷扬眉吐气。因此,从另一个角度,减产后的港产片给观众的感觉更象淘沙漉金,不用再被眼花缭乱、鱼目混珠的电影混淆视线、刺激神经。在港人惨淡经营的时候,《门徒》的出现,够格称得上是《无间道》后最好看的电影。

  虽然金融风暴后,港产片票房的翘楚属于星爷的《功夫》,但真正的发展巅峰依然是刘伟强的《无间道》Ⅰ,一部堪称故事精彩、结构缜密、平衡得当的代表作。之后的作品,出色的不少,不过,正如《杀破狼》激情有余、失之理性;《伤城》理性盈余、激情不足,都不能超越《无间道》Ⅰ的高峰。尔东升在《早熟》的波澜不兴后,仿佛令很多人失去了期待,《门徒》筹拍之初,由于汇聚了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三位帅哥,更多的只是引起了娱记的兴趣和关注,而卧底+毒品的题材对于香港电影已是滥觞,看似吊不起绝大部分观众的胃口。在关注度聚焦在演员的同时,尔东升的关注被大大淡化,甚至好像有意营造被忽略的效果。《门徒》就是在这样的冷处理之下推向了大屏幕。

  《门徒》以压抑的气氛拉开帷幕,吴彦祖作为整部电影的主线登场,在破旧、晦暗的屋角,交杂着初生婴儿混沌感觉的吴彦祖,由他自问式的叙述“人为什么要吸毒?”牵扯出后面一连串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故事,而他之后完成自赎的解答正是电影要诠释的主题所在,导演处理手法冷静而干脆。

  吴彦祖的卧底身份摆脱不了《无间道》的窠臼,却也无可厚非,其作为一个平衡点将故事向四面八方渗透,最终殊途同归。吴彦祖与尔东升的下属与上司关系,正如锁与钥匙,只有唯一一把钥匙能解开锁,解密真正的立场归属;吴彦祖与刘德华的帮手与毒头关系,是生死结的关系,唯一出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门徒》抓住电影的命脉大做文章,将这段最关键也最泛滥的(已被很多其他电影刻画过)关系诠释得入木三分,戏力贲张,平静下埋伏暗涌,闲适间紧扣杀机,令观众欲罢不能,大呼过瘾;吴彦祖与张静初,两个寻找救赎的人,一个要救赎社会,一个要救赎自己,推动力同是毒品,他们相遇的契机也是毒品,张静初试图救赎丈夫(古天乐)却深陷其中,她始终没有领悟人吸毒的最核心解答,可惜,在躲避毒品和丈夫的追踪,突遇心灵的一刻寄托时,毒品吞噬的不仅仅是她的灵魂,也抽走了她最后的生命,而她至死肯定念念不忘的疑问,在吴彦祖歇斯底里的哭喊中肯定得到释放,这个疑问也促成了吴彦祖“出卖”刘德华的关键,故事终于完满,疑问得到解答,毒品正是乘着人空虚的间隙渗透而入的,以短暂的刺激来埋葬一辈子的幸福。

  演员不负众望,刘德华以配角身份成就了主角的光彩,演技老到,演绎人物立体而饱满;吴彦祖重头戏处理得不过不失,演技随着情节的铺陈逐渐渗透,丝丝入扣,可说渐入佳境,不过粤语版本他那口蹩脚的粤语还是略有点煞风景;古天乐勇气可嘉,颠覆了以往的帅哥形象,在仅有的戏份中,交足功课,入戏深,拿捏准,令人印象深刻;张静初是优秀的,这个女孩真叫人难以忘怀,把握人物的程度毫不生涩,研究角色透彻,表演放得开,演技潜质大有可挖,是大陆近年少见的好苗子;袁咏仪与何美钿露面不多,角色不够鲜明;倒是廖启智依然出色,难得!

  《门徒》是尔东升放手一搏的大戏,助之陈可辛的监制,让精心的故事来阐述平常的教育片,果然,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一次尔东升的自我救赎,不仅点亮了自己、点亮了演员,也点亮了香港电影。

  写于07/02/28夜


最後由 小艺 於 週三 3月 21, 2007 2:0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週三 3月 21, 2007 2:01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门徒》首先是毒
goodok77 本文网址:http://bbs.ent.163.com/movie/125043,5.html

一、一条“食物链”

《门徒》告诉我,毒品的真正恐怖在于:毒品的问题是不可能最终解决的。毒品将一直伴随着人类,随着人类进化或随着人类灭亡!

除非毒品能如大米一样廉价,并且人类要进化到可以天天吸食,只会H而不会伤身体;其实,这和卖淫嫖娼问题不能解决是一样的道理,要解决除非男女进化到无色、无情、无欲才行!进化的趋势似乎又是“同志”的恋爱和欲望渐渐浮出水面,只差得到承认(当然,我无意贬低同志的价取向)。可能,我们忽略了毒品存在的必然,也许人类的激情、空虚、好奇、对自由的向往甚至是伟大的智商等等,都能成为毒品存在的前提。所以,影片一开头就借吴之口说“是空虚可怕,还是毒品可怕”!

看完影片你会发现这样一条“食物链”,土地上生长的各种有毒植物(婴粟、大麻等)——吸毒者——辑毒者(主要是警察——卧底)——大毒袅。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可以说是取法自然而生生不息了。《门徒》的编剧很聪明,找到了这条链,并且做填空题,根据不同层次的角色丰富剧本。简单的说,只要有土地,毒就会长出来;在这条链上,除了一部分吸毒人员是依赖毒品得到精神满足外,警察和毒袅分别上演着,人为名死,或人为财死的亘古故事。警察常被毒袅牵着鼻子走,多数时候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抓到毒袅的警察,明面上成为英雄,事业辉煌、人民爱戴。实际也被牢牢地梆在这条食物链上。失去了贩毒的,辑毒警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还想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作报告?更何况,大毒袅的行为在历史上往往升级为国家行为,中国人曾被称作“东亚病夫”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再如,日本二战时曾把现在的冰毒使用于驾驶自杀性飞机的飞行员身上。战后才开始流向普通日本市民,小日本被原子弹搞得国将不国了,国家和人民一样空虚,所以大量普通市民开始吸毒。当然,日本人在被美国蹂躏够了后,很风光地坐稳了美国在亚洲的头号二奶的交椅,于是严厉打击毒民,并且很阴险地把生产与制造业转移到了海外。其制造技术渐次传递,有了“跨国色彩”。这条国际线路为日本——韩国(70年代)——台湾、香港(80年代)——菲律宾与大陆(90年代)。现在,日本,其身份由冰毒制造国变成纯粹的冰毒消费国。 谁又敢保证,今后历史不会重演?


二、关于卧底

这部电影,是想把这条链全景呈现,思路清晰而写实。自己觉得,该片比以往看过的任何毒品体裁影视作品更有气概和野心。特别说明一下,去年收的《毒品网络》,由于碟的质量问题,最终没看成。对比国内关于毒品体裁的电影,好象有部《白粉妹》,没什么具体印象,这类影片应该走得是爱情让毒品钻了空子,毒品最终毁了爱情的路数,比较小家子气。我倒是对电视剧《永不瞑目》的印象较深。《永》剧终于不好意思再一次过分地歌颂英勇的警察了(因为警察能破案是靠了又吸又“卧”的阳光大学生——帅哥肖童),不过,毒袅依然被妖魔化。我对《永》剧印象深刻的又一个原因是“卧底”的出炉。对大陆而言,这,至少改变了黑白直接对垒的传统模式,而有所创新了。其次,陆帅由于扮演肖童这位以瘾君子之躯,为国家,为爱情奉献男色,大展美男计,最后决然赴死的角色,得以在影、视、歌三栖长期吃老本。最终,《永》剧中毒品的危害退居末位,庸俗意义上的风花雪夜为广大老少(包括我)所接受。城市、乡村到相互回响着孙楠同志声带冒汗的 “你快回来”。从此之后大陆推出的毒片,卧底成批出现,却也被大家成批遗忘。


三、卧底与门徒

近年来,《无间道Ⅰ》可算是较为精典的卧片了,看了后我觉得大家皆是江湖中人,不可能真实自我的活着,颇有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伤感。

那么《门》片中的卧底阿力到底和《无间道》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个很乱的问题,说实话,《门徒》的中卧底阿力肯定不如《无间道》中梁朝伟、刘德华更加让人难以忘记,但确实又是这部电影中必须的。
编剧意在全景呈现,那么就必须让一个角色带领大家走进毒品世界:毒品如何加工?毒品的仓储、发散、毒资的漂白等等问题如保解决?阿力用了7年时间才能带领观众去工厂、去毒田、去接触毒贩、去看清警察的嘴脸等等。大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感。这方面“卧底”与“门徒”需要相互转换才能起到引路人的作用,避免了纯警察或吸毒人的妻子、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毒品问题专家作为角色,站在各自的立场来理解毒品问题,局限电影的主题,编剧可谓废尽心思。

《门》片付予了“卧底”繁重的任务,卧底和门徒的角色交织随处可见,以此来演绎较为完整的毒品世界。经过这一切,阿力变得无奈、空虚,确定了《门》片的黑色基调。

我感觉在阿力这个角色上,吴彦祖很努力的。可惜,努力并不等于出彩。吴在表演上缺乏一种暴发力,显得有些神经兮兮。这种状态在与张静初和刘德华对戏时处于下风。

刘德华对昆哥角色的理解较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大概这么说:“爱情、友情这样的情感,都显得没道理可计,所以经常会被自以为很信任的朋友出卖都不知道,大概这也是一种缘份吧。”我很认同,因为我自己就曾经历过当友情遭遇爱情的尴尬……


四、吸毒人员——警察——卧底——门徒——毒袅

7年时间,阿力的最强情感爆发属于“非典型”吸毒女阿芬,在那张与周围环境极不搭调的红色沙发上,阿力甚至不惜染上毒瘾与可芬一夜激情,恍惚得差点忘乎所以;然而换来的却是很怕老鼠的阿芬惨死在沙发上任老鼠撕咬着。

7年时间,昆哥对阿力的毒途十分看好,为了证明阿力可以信任,不惜怂恿小姨子主动献身,冒着极大的风险让阿力熟悉了半辈子苦心经营的毒品帝国,以便传承。认为阿力可以赚到3亿,而不是3千万,真是壮士虽老,雄心不已。

警署方面呢?就算阿力立了大功,催垮了一个袭大的毒品帝国,也才仅仅是个开始,长官给了他一张付过款的娱乐会所会员卡作为奖赏,算是很实惠的。

7年时间,阿力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如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深信着毒品是害人的,他的目的是想控制毒品,可上司的目的却是成就功名,得以升官,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择手段,为求把假事作真,居然把毒品卖到了台湾(这点有意思:为什么他们不卖到大陆呢?是因为已经回归了吗?)。
阿力目睹了毒品面前警察们的无能,连追击毒贩的驾驶技术都不具备,却喜冒进贪功,不光打自己人、还蠢到让一名才入行不久的毒贩把手掌整个砸下来,待大家冲进毒窝后却哭得像个女人,第一件事就是吩嘱下属找手掌。

7年时间,阿力最大的困惑是,想不通人为什么会吸毒。最终寻找到的答案是“空虚” 。

《门徒》花了很大精力来塑造全新的毒袅形象。

林昆真是没得说,很男人。男人慈爱的一面,如对妻子儿女的态度;男人成功的一面,如掌控如此巨大的产业;男人汉子的一面,宁可自己死,也不愿出卖情报给警方,保护家人和事业;男人睿智的一面,比如通过对历史上李世民弑兄弟的认识,及时洞察到阿力的可疑以及对阿力因才施教,循循善诱;男人霸气的一面,一巴常扇得制毒师傅没得话说,在外国人面前保持民族尊严。以上这些品质,作为林昆大可以笑傲江湖,嘲笑无能的警察了。另一方面,林昆深谙毒品之道暗合天数,所以不承认制售海洛因已是夕阳工业。对于护毒将军的论调,回以一句“他老了”,对阿力,认为至少能做到3亿。

通过看片,其实林昆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在于他贩毒,他能将毒业做大,成为巨头是因为深谙供求关系,讲客观规律,做事专业。最后落得自杀的下场是因为他忘记了自己的处世哲理:千万不要全信别人。最后,林昆用生命为阿力上了这最有用的一课。如果林昆真的做到了自己常挂在嘴边的“千万别全信他们”,狠点儿,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走一人,也许早已经到霉国换肾而获得新生了。何况导演所谓毒犯就应该进监狱的结尾,本来就是一种理想、一种态度而已!该进监狱不等于一定会进,只等新人换旧人,毒界代有人才出嘛!从这处逻辑出发,将来毒品所选择的代言人必定更加专业、更加勇猛,最起码也要“精英”于大多数人。


五、毒品问题能够解决吗?

至少从《门》片看,毒品问题是不能最终解决的。如果解决得了,阿力又何必继续当卧底呢?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所有的人都在围着毒品转,受它利诱,受它利用,因它灭亡,又为灭亡它而奋斗着,奋斗的最后结果只不过进入此消彼长的无限循环面已。

得出这样的结论,暗合影片开头和结尾处黑云压城的环境,还好导演体谅观众,在片中夹了一些片断,如:先是在工厂加工“港币”,把加工过程拍得很清楚,满足观众好奇心,提起大家的兴致;然后把泰国外景戏拍得很美,意在使观众得到放松。小的地方,古天乐表演睁着眼睛睡觉,非常到位。


最后,继续奉上一些毒品不能解决的证据:

“从头皮到脚趾头,全身的皮肤一起高潮,好久好久,要多久有多久。”
——我是说吸毒:
“吸毒,象去了另一个世界,好象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不是梦,是真的、是真的。”

雇人到戒毒所去喝美沙酮,含着,然后有人出钱收集,被雇者把含着的美沙酮吐出来,卖给毒瘾发作的人喝,作为药品的美沙酮正在成为新的毒品。

“现在连散货也送吗?不然正版怎么会跨掉。”——暗示盗版问题很难解决,何况是毒品问题。


週三 3月 21, 2007 2:05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门徒放逐尽伤城
掠影 本文网址:http://bbs.ent.163.com/zhouliming/44906,4.html

2006年的这三部香港主流大片都是警匪题材的,却风格迥异,基本延续了各个导演以往的创作手法。尔东升的写实,杜琪峰的冷峻,刘伟强的浪漫,故事主题也各有不同。以我个人口味喜好来看,杜琪锋的那种风格是最过瘾的,尔东升次之。不过《放逐》的国语版似乎被电影局阉割得有些无聊搞笑,所以《门徒》成了我眼中2006年的最佳港片。

《门徒》的故事挖掘的是香港毒品市场,讲述毒贩和瘾君子的生活状态,两方面都给出了悲情结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放逐》讲的是黑帮仇杀,用江湖道、兄弟情讲述了一个酣畅淋漓的现代武侠故事;《伤城》似乎可以看作是悬念推理片,是一段逐渐展开的个人复仇史。主题并无高下之分,但是从思想冲击力的角度来讲,《门徒》无疑能够带来最高层次的心灵震撼。

其实从故事性来说,《伤城》的情节是最具吸引力的。《门徒》和《放逐》都没有预置什么悬念,一路看下来都不必动什么脑筋,结局也完全在意料之中。而《伤城》的主线是侦探的破案过程,跟所有的侦破片一样,真相要匪夷所思剧本才算成功。只是《伤城》的故事还是基本老套,并没有很巧妙的情节设计,而且从头到尾还有许多逻辑漏洞,有些过渡也不够自然,甚至有些勉强。

如果撇开悬念,《放逐》的故事是最好看的。影片的对阵双方分别代表了“放”和“逐”,情节也围绕这一战局展开,开场震撼、过程刺激、结局动人,线索非常清晰。虽然只是一天之内的故事,但人物命运大起大落,交战场合也转换了好几处,其中的几次转折也十分巧妙。各种人物的遇合都事先预设了伏笔,细细想来都在情理之中。

从展示人性的角度来说,三部电影各擅胜场。《门徒》中吴彦祖的情义困境、刘德华的无穷贪欲、张静初和古天乐的荒唐堕落,挣扎过程和悲剧命运都让人唏嘘;《放逐》中的五位黑帮杀手都像武侠小说中具备真性情的大恶人,杀人如麻却重情重义,贪财好色却视死如归,大可满足观众的英雄情结;《伤城》中的梁朝伟处心积虑的计划让人惊叹仇恨的可怕,而警察和富家女反而没有酒鬼和卖笑女子来得洒脱和快乐,这也是令人深思的地方。

当然,由于《门徒》浓重的悲剧性色彩,它对人性的警醒力量还是最强大的。吸毒是一个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主题,世上的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吸毒者生存的表象,但除非以身试法,无法体会那种极致的快乐和痛苦。影片前后呼应地提到吸毒是因为空虚,但到底是空虚恐怖还是吸毒恐怖,导演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或许只要像吴彦祖那样,把心中的物欲多让位一点给悲悯和良善,人就不会那么容易空虚,不会做出吸毒那样极端的选择了。

从视觉效果来说,当然还是要数《放逐》为第一。杜琪峰的电影节奏紧凑、剪接流畅,总能够很成功地让观众绷紧神经。他的电影里的枪战总是人数众多,但人物站位也总是很考究,为每个有经验的枪手设身处地地考虑,选择最有利的站位和姿势,子弹来去的线路似乎都有理可循。而且枪手们一个个形象冷酷、动作潇洒、豪气逼人,跟影片的风格完全契合。

《门徒》注重写实,但正是因为镜头的真实,诸如被砍断的手、鲜血直流的脖子、爬满老鼠的尸体这样逼真的镜头才着实让人惊心动魄。还有在张静初吸毒时,屏幕出现几次天色的快速变幻,象征着人物脑中的幻象,让人对吸毒时的感受身临其境,达到了极其震撼的效果。

杜琪峰电影的音乐总是能给人以酣畅的快感,时紧时慢的节奏跟情节搭配得恰到好处。《放逐》一开始四人对峙,对话很少,沉重的打击乐衬托出令人窒息的气氛;等枪声一响,音乐忽转急促,跟子弹声音一样密如雨点;然后众人言和,音乐变得轻快温馨,修门、打扫、做饭,刚刚的敌人变成了一家人。还有那个小孩脚上铃铛的清脆声音,似乎能一点点触动人心中的柔软。《伤城》的音乐浪漫唯美,片头片尾都用了暧昧伤感的英文歌曲,比较适合小资口味。《门徒》的背景音乐以阴郁沉重为主,虽然也比较契合影片风格,但无法令人印象深刻。

《放逐》的片头片尾被加上了官方字幕说明,使此片变成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旋律电影,这样无知的改动让人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相信所有没被洗过脑的观众都不会被这样的假象所迷惑。在这部影片里杜琪峰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不过我还是对粤语完整版的《放逐》万分期待。刘伟强的片子还是那么容易陷入小资情调,而且开始学王家卫那般动不动就来几句哲理性对话,但由于缺乏创意,已经很难回到《无间道》那样的水准。尔东升的风格是益加犀利了,处处呈现着最真实的现实,张静初和袁咏仪变得姿色平庸,连刘德华、古天乐都彻底颠覆了靓仔酷哥的形象,这样的新意是我非常乐意见到的。


週三 3月 21, 2007 2:15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有关毒品的二三事:《门徒》
文/公元1874 本文网址:http://bbs.ent.163.com/hkmovie/113099,7.html

情人节前夜,约了女朋友去看电影。本来准备在这么温馨的日子去看最合适不过的《爱情呼叫转移》,但没想到晚十时只有《门徒》可看。MM想看吴彦祖,我呢则想看许久未见的尔冬升,于是买票,进场。

看整个电影的过程,竟然心里有些微微的奇妙。这种奇妙的心理感觉很难以言表。港片近年来的没落,使得我对《门徒》并不抱多大的期望,只要水准不低于之前的的《旺角黑夜》就可以了。电影散场后,我终于可以将心中的石头放低。尔冬升用了《门徒》证明,他的水准并未退步。

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这三个片中扛大旗的男主角,在过往的影片里都逃不出脸谱化的演绎。刘式走路,吴式帅气,古式冷酷,在他们的很多影片里,都是一个调调。幸运的是,《门徒》中,有了那么一丝不同。

刘德华演坏人,其实大家都可以猜到八九分,他的坏人,也是属于非善恶二元论的那种坏,说白了,正常的价值观,在电影中已经不适用。林昆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并不鲜见,大毒枭,爱妻儿,低调,有涵养,这些人物特征都是似曾相识的,从《教父》之后这种黑帮老大形象就已经很泛滥。而不出意外的是刘德华依然用了他模式化的演出,至于这个模式具体是怎样,请参考他过去的所有电影,你自然会得出结论。

但刘德华让我留意到所有突破的,有两点。一个是,这个角色一直有肾病,而且整个电影里从一开始发病到最后的结局,肾病一直困扰着林昆。需要赞扬的是,刘德华把这个病痛的症状非常真实的表现了出来,冷汗淋漓,呻吟,面无血色。至少我看完,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疼痛的感觉。

第二点,他作为一个好的丈夫,好的父亲,另一面却是一个害人不浅的毒犯。而这个毒犯如何在亲情与法律之前找一个平衡点?既然要昧良心,要么就是黑心肠到底,六亲不认;要么就是自我催眠。所以当片里吴彦祖问他,为什么要贩毒时,一直颇有涵养的林昆就突然疯狂起来,为自己辩护。这段也让我印象深刻,一半归结于剧本的功劳,一半归功于刘德华的演绎。

刘德华在《门徒》里又一次“死”了。这次的死,让人觉得只有无比的悲凉。被警察抓了,和妻子讲句悄悄话也要被拉开,自己只能在厕所里找瓷砖偷偷的割脉自杀,末了还要在临死前面对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就是卧底的事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港片在90年代那种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真正是一去不复返了。若是《门徒》放在十五年前《跛豪》那个年代,我敢保证,结局一定是刘德华在泰国的那群雇佣兵拿着重军火杀出一条血路来警察局救他走。

可惜的是,这些都仅仅只能是我自己的幻想罢了。近年的港片,通通都笼罩着一层惨淡的凄凉。《无间道》如是,《以和为贵》如是,现如今,《门徒》亦是这般。

吴彦祖在这个片里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贯穿了整个电影的三条故事线。我开始一直隐约感觉吴彦祖的下场也会惨淡,但没想到的是尔冬升尚还算仁慈,至少给了吴彦祖一个较为光明的结局。卧底这个设置不新鲜,所以尔冬升没有打算留什么伏笔,一开始就交代了他的身份,而且故事的重点也不在于他卧底的心路历程。正如《门徒》的主旨:有关毒品的一切。

在提及毒品制作和毒品的销售,吸食者的现状这一点上,《门徒》早有珠玉在前,即索德伯格的《毒品网络》。这部使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作品,实在是绝望灰暗,而且将以上有关于毒品的这三点叙述至尽,以至于我在看《门徒》之前,一直担心会跟《毒品网络》雷同,看完之后,终于松了口气。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涉及层面,两个电影实在是区别甚远。

《毒品网络》采用多线并进,彼此之前基本不存在明显交集,而《门徒》则靠吴彦祖串起三条线。

警察,毒枭,吸毒者。吴彦祖盘旋在三者之前,他在思考,为什么人会吸毒?这个问题是带给观众的。尔冬升在表现吸毒者的吸食过程时,用了大量惊悚片常见的音乐和摄影技巧,说实话,挺吓人的。在我旁边看电影的一家人,看了张静初第一个吸食镜头后,嘀咕了一句,这怎么是恐怖片,然后父亲就带着孩子出去了。尔冬升大概想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他对毒品的厌恶感,我个人虽然觉得这样的表现手法太过直接,却总也比国内同类型的片子那种恶心的教化好太多。

说到演技,谁都不能否认,吴彦祖一直在进步,从最初青涩的《美少年之恋》,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紫雨风暴》,再到终于成为一个演员的《旺角黑夜》,吴彦祖一直在努力。在我脑海里,对他的印象,永远怀念着的是《玻璃之城》里那个连中文都说不好的毛头小孩子。1998年,那时候,刘德华还不是影帝,杜琪峰还没拍出《枪火》,而吴彦祖,却还在电影里扮演着黎明的儿子。十年不到的时间,吴彦祖已经可以扛下戏份最重的角色,与成龙,刘德华等等天王级的演员对戏。香港电影的未来,真的就在他们身上了。

说到两代演员的交班,不只吴彦祖,古天乐当然也当仁不让。

好演员,终归需要好导演。王晶不是,陈庆嘉不是。古天乐在加入银河映像,正式跟着杜琪峰之后,终于脱离了之前的不知所谓,开始上道。

凭心而论,在古天乐加入银河映像之前,也有好电影,例如叶伟信导演的《爆裂刑警》。但这些电影,都没有发挥出古天乐应有的特质,他也并非这个电影中不可缺的要素。简单话之就是,有他不多,无他不少。

直到加入银河之后,这个现象终于有所改观。古天乐外形相当出色,他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剧本去让他得到认可。

我想凡是留意去年港片的人,永远会记得《以和为贵》中的Jimmy仔。这个让人从欣赏,转到鄙夷,再转到可怜到可恨的角色,让古天乐演绎得相当优秀。他实在是演了太多的烂片,太多喜剧,现在终于轮到他正常了。前个档期上映的《生日快乐》,同样可以证明他在文艺片方面的功力。

本次《门徒》的演出,是我见过他最为辛苦的一次,即使不是最好。想当一个帅哥自毁形象在大荧幕上,对于某些人是绝对不可能的,例如刘德华。而古天乐做到了。身上的污秽,牙齿上的烟滞,布满血丝的眼神,这些东西不是单靠化妆就可以解决的,像古天乐这样外形实在太完美的演员,若不需要刻苦的练习演技,那么仅仅凭一个化妆,很难让人对这个角色产生代入感。同样需要提及的就是女主角张静初,她与古天乐两人的吸毒者角色,足可以为明年的金像奖预约两个席位。

张静初真是下了血本,看完《门徒》之后我也有些同情她,这么卖命不计形象的演出,在女演员中大概也只有林嘉欣在《怪物》中的形象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一直觉得张静初身上就有一种邪的气质,在她的成名作《孔雀》里,这种“邪”尚算内敛;在《门徒》里,终于成了火候。让人稍觉遗憾的是张静初的角色性格太过单一,内心戏不够复杂,使得她所有的表演都是停留于表面。只能期望通过《门徒》这个跳板,使她接触到更多的好戏,让她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至于许久不见的袁咏仪,更多的只是怀念。怀念《新不了情》里那个精灵可爱的女孩,怀念《木兰从军》里的那个英姿湛爽的花木兰。她的戏很少,碍于可怜的戏份,导致这个角色也很模式化,演得也马马虎虎。同类型的角色,远不如《江湖》中的吴倩莲影响深刻。如果要问我为什么会记得有这个角色,恐怕只有一个理由:因为演她的,是袁咏仪。

看完《门徒》,走出影院,一直在回味。好,还是不好,各人心里自有评价。只要你觉得值回票价,那就足够了。

让人欣慰的是,在香港,在王晶、叶伟信、郑保瑞、陈嘉上、马伟豪等等导演份份走下坡路的同时,还有尔冬升,尚在水准之上。

《门徒》为07年的香港电影开了个好头。希望在来年里,优秀的电影,会越来越多。


週三 3月 21, 2007 2:21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看得懂的门徒,读不懂的他
BY:kisaij 转自http://bbs.ent.163.com/board/rep2.jsp?b=liudehua&i=59577

情人节的晚上,看了电影《门徒》,一部让人看了之后不会觉得后悔的应该算是有深度的好片。
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我不是其中任何一个的粉丝,却也能同样欣赏那完全不同风格的碰撞。
中规中矩的香港式电影,无论是那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一整个故事,还是那最后的沉郁而带着都市人迷茫的结局。
这不是喜剧,也许就象电影开头所说的‘这来源于真实故事’一样,充斥着人生必定的无奈和悲哀。
其实这是个并不复杂的简单电影,毒贩、卧底,善恶到头终有报,正义总能压过邪恶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坏人的‘不得善终’,也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
只是,我看懂了《门徒》,却读不懂‘他’。

林昆,中年男子,事业有成,有房有车,有两个女儿,妻子正怀着他的第三个孩子。
光鲜的背后,他疾病缠身,大女儿叛逆,小女儿天生心脏有问题,而他的职业,是如同过街老鼠的行当——贩毒。
这是个普通人,这不是个普通人……他究竟是谁?
他靠着贩卖那些东西维持着如此奢侈的生活,一口气开很多瓶82年的红酒,因为身为中国人的自尊,强硬地要求酒店的老板拿走在他看来寒酸的秤,在老外面前将昂贵的鱼子酱当作最普通的小点心来吃。
他告诉阿力,不能相信那些吸毒的,因为那些是人渣败类,为了毒品为了钱,什么都做得出来,是没得救的。
他反复地告诉自己也告诉阿力,他们只是做生意的,有人要,所以他们才卖,就好象卖面粉的人一样。
他恶狠狠地诅咒着,说‘下次往里面加点老鼠药’来毒死那些吸毒的,也许是因为他知道,那些人的死亡只是早晚的事情,就如同一脚踏进深渊的他,不可能再有抽身的那天。
他狠冷狡猾,他让自己不相信任何人,但是他最后还是信了,只是这一次的相信,他就失去了他的命。
最无情,却最有情。

阿力,负责运送发货的‘管车的’,做事干脆利落的青年,受人看好的爬得颇为高位的‘门徒’。
卧底。
他过着的是什么生活?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他住在陈旧的大楼里。他说给别人听‘我要买楼’。他说给别人听‘我要赚钱’。他说给别人听‘赚够了我就收手’。
他遇到了吸毒的她,他的反应是怕,怕到逃了。
她对他说,你连一条狗都救,为什么不再给我个机会帮帮我?
他一直没有给她任何回答,直到她死,他都欠她一个解释,或者是,一条命。
他遇到了贩毒的他,他会替他跑腿,会搀扶他走路,会在他吃糖的时候对他说‘够了’,为了他的健康。
他想让他相信,他做到了,这一次的相信,他要了他的命。
他对他说都是假的,所有曾经有过的一切,朋友义气,兄弟情感,他说这一切都不过是早安排好的伪装。
最热血,却最冷血。

“人为什么会吸毒? ”
我原本不明白,在昆哥和阿芬死后,我明白了,那是因为空虚。
可是究竟是空虚可怕?
还是毒品可怕?’

这是阿力不明白的事情,就好象他弄不明白究竟一切是如何开始又是为什么结束。看到警察会掉头绕路走的他,注定穿不上那一身威风凛凛的服装。
他打开了阿芬留下的装着针管的盒子。
他看到林昆用带着些谴责的锐利眼神看着他,他看到阿芬穿着那身白纱的衣裙恬静地坐着看他。
然而他们都不在了,也许都在地狱里等待着他。于是他只剩下现实里的空虚。
晶晶幼小的手关上了盒子,在垃圾桶丢弃了它。
他拥住了幼小的她,能填满的怀抱,回不去的过去。

这个故事太过深刻而强硬。
林昆说‘除了贩毒的,警察怎么敢从八楼跳下去?’
林昆说‘以后一切都是你的。’
林昆说‘我一直把你当亲弟弟。’
林昆说‘当年你没钱的时候我借钱给你,当年你被高利贷追杀的时候我连夜送钱过来,我被人砍杀的时候你不要命地保护我……’
因为他是错的,他从一开始就错得离谱。
所以阿力说‘假的,都是假的!’
于是林昆说‘求求你别走,在给我一点时间。’他卑微地企求着一场他自己决定的死亡,因为那些他早预料到的末日审判。

只是一切如果能由我安排。
我不会让他们如此直白清晰地对面,彼此撕扯对方的心情。
我会让阿力诉说完他想说的一切,然后看见那地上蜿蜒如蛇的红。
没有人知道他是否听见了他所作的陈述,然后一切成迷,直到有一天,他在地狱里再遇见他。
没有故事再能延续,一切尘埃落定成一场终局。


补记:

林昆的妻子:印象并不鲜明,只记得她红着眼眶说‘你什么都不能说,你一定要走’。
阿芬:可悲的与一切反抗无果的女子,她的命运由她自己破坏。
阿芬的丈夫:古天乐毁灭自己形象演出的角色,也许可以算是整部电影唯一的笑点,无论是他的言论举动还是打扮。
海关众人:……低IQ低EG的标准模板。


最後由 小艺 於 週三 3月 21, 2007 3:0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週三 3月 21, 2007 2:32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门徒》回味点滴香港风情
搜狐娱乐/ 作者:果猪 / 6.2.2007
转自http://bbs.ent.163.com/board/rep2.jsp?b=liudehua&i=59577

尔冬升的电影是很难用一些形容词来具体描述,从《癫佬正传》到《新不了情》、从《忘不了》到《早熟》,从《旺角黑夜》,到今日的《门徒》。尔冬升既不像徐克那样对武侠片一往情深,也不像吴宇森、杜琪峰那样对黑帮世界流连忘返,更不像周星驰——万变不离喜剧。

尔冬升拍摄的影片虽然不多,却因题材各异较难归纳。但是他的电影,依然可以让我们捉摸到一些共性,我愿意将这一共性潦草的称之为“香港风情”。例如这部《门徒》,表面上恰似它的宣传主题“关于毒品的一切”,但在我眼中,它几乎可以称为是“香港电影的缩影”。

《门徒》开场时的惊险追车戏,是否能让你不经想起《警察故事》、《公仆》、《冲锋队怒火街头》、《Q记重案实录》、《高度戒备》、《大事件》、《旺角黑夜》……

吴彦祖饰演的卧底“阿力”,是否是《边缘人》、《龙虎风云》、《新边缘人》、《辣手神探》、《知法犯法》、《无间道》、《黑白道》等影片的“结晶”?

刘德华的“昆哥”,他是来自《江湖情》、《庙街十二少》、《冲击天子门生》?还是《赌城大亨》、《雷洛传》?或是《龙在江湖》、《龙在边缘》、《江湖》?

“阿芬”的悲惨命运,可堪比《法外情》、《花街时代》、《新不了情》、《郎心如铁》、《榴莲飘飘》、《笨小孩》……

而《门徒》中瑰丽凶险的金三角奇观,是否又能让我们回忆起《投奔怒海》、《喋血街头》、《正红旗下》、《英雄本色之夕阳之歌》、《大冒险家》……之中那些因独特而常留在我们心中的风貌?

其实,一部电影很难让我们联想到很多,或许是近些年的香港电影变得越来越模糊,才让我对一些原本熟悉的桥段产生莫名冲动,也或许正应了那句对白:“我们都太念旧了,不再适应这个江湖。”

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平因陋就简,却因香港电影人无限的想象力而立足于世。就好比《门徒》中,“昆哥”的毒品世界,表面上是一群杂居在穷街陋巷中其貌不扬的小人物,而另一面却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惊人利润的毒品——“美金”或“港币”;香港电影以动作取胜,《门徒》中亦不乏连场追车戏与亡命跳楼戏;香港电影以题材曲折离奇得以制造出匪夷所思的奇观,亦如《门徒》中深入金三角的遍地罂粟;香港电影擅于描写身世凄苦的小人物饱受命运折磨,《门徒》中的吸毒女“阿芬”一家也都足以赚人眼泪。 可以说,尔冬升用八年时间打造的《门徒》,并非因其剧情乖张或拍摄手法新奇独特而刻意为之,却是从始至终凝结着众多香港电影的精髓(或糟粕),并以尔冬升自己多年来拍摄影片的经验凝聚一时的集中迸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一九九七, “末世”以及“无根”情意结成为香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母题——无论是王家卫、徐克,还是杜琪峰、尔冬升,他们因各自的角度而分别进行着相对自我的银幕表述。在《门徒》之中,贩毒的“昆哥”只是一个符号,他的身上承载着港人唯利是图的一面,他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他并不知自己的将来往何处去,一味赚钱并无法满足内心缺失的安全感,越是变本加厉,越是前途渺茫 ;吴彦祖饰演的警员卧底“阿力”,结束了案件之后依然选择继续做卧底——这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也是香港影片卧底的“通病”:若非殉职,则只能继续“无间”,几乎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张静初饰的“阿芬”,没有来历、没有职业,没有明确的身份、更没有前景,她的悲剧也就无可避免。这三位“无根”的主角,命运相互交织,看似不同,本质却相似:他们都没有过去,现在亦是惶惶不可中日,并且都看不到自己的出路。 


最後由 小艺 於 週三 3月 21, 2007 3:0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週三 3月 21, 2007 2:46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门徒》中身体与身份
搜狐娱乐/ 作者:江南偏南/ 6.2.2007
转自http://bbs.ent.163.com/board/rep2.jsp?b=liudehua&i=59577

刘德华 在影片中表演相当精彩!
***********************

因为堵车,赶到中影的时候,电影已经放映了大概20分钟,这不禁让我有点泄气。如果说影片本文的开启部分是“梦的隐意”,而本文的余下部分为“释梦过程”,那么,我几乎就是在“前史”不详的情况下开始追逐一个光影制造的“过程”。

稍让我宽心的是,看了十几分钟之后发现,影片的叙事程式规规矩矩并无太多奇突之处,从主角身份设置到剧情线索铺陈,几乎都可以在近几年的香港影片中找到影子——贩毒,抓毒,猫捉老鼠;自《无间道》之后红的发紫的卧底角色;还有主体身处无间道之中的内心煎熬……角色配置也是左(毒枭)中(吸毒受害者)右(警察/卧底)齐全。理顺了这些,顺着剧情往下看,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读解障碍。

影片叙事策略并非仰仗类如《无间道》系列那般的人物繁复与时空错乱。常规的线性叙事与封闭结构,结局照例是“善必胜恶”,而最后也是以一个相对光明的“动作”完成解题,以商业叙事的做法对社会集体症候与焦虑作一想象性消解。影片的整体叙事风格平实,没有太大的意外与惊喜,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纰漏与断裂;而影像风格则是偏于冷冽,冷感较强。不过,说实话,这些东西,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并为成为我注目的前景,始终让我绕有兴趣的是里面演员/导演的“身体”与“身份”。

如果说选一位演员来代言近几十年的香港电影,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是刘德华。这不单体现在“面”——影片的数量和类型上,更体现在“气”上,刘德华健康阳光正直向上的形象无疑成为了香港影片一种锐意进取精神最佳的外化体现。我当然记得刚影院刚一落座的时候,第一个入眼的镜头是全景中,毒枭林昆(刘德华)手持一条白粉,语调犀利地在向手下阿力(吴彦祖)交代着事情。这时候的刘德华虽然霸气依然,但是“病颓”之态明显(不管是化妆,还是剧情设置——他扮演的毒枭林昆身患肾病,都是刻意为了体现这点),那头短短的灰发,更显一种日暮西山的苍凉之感。华仔应该不是第一次白发形象示人(比如在《赌侠1999》里),但是在本片中,这一灰白发造型更接近真实,写实成分远大于写意用途。这是一种与以往华仔身体语言有所不同的形象——华仔依然可以成为一个道上的“领袖”,但是他着实已经不是当年能够“傲气雄鹰”的青年警官,也不是“旺角卡门”里的热血混混,他在影片中有家有室,有妻有女;褪去大毒枭的身份,他毫无疑问就是一个事业有成,家境丰殷的上层阶级,爱妻女,洁身自好不近毒品。这自然不是传统的飞扬跋扈、衣着张扬的黑道形象,虽然他依然有老成,狡猾的性格,但是他身上的“身体”与“身份”的落差与张力,不经意地就流出一种对年龄的无可奈何感(找门徒吴彦祖接班既是推动叙事的动力,也表现了刘的此种心境)。

而最后的结局也颇有意思,虽然早已经不记得华仔在影片中死去多少次了;但是在本片中,他的死毫无疑问是我所见过的最“窝囊”最不豪气的一次死——没有图谋逃跑后东山再起的诡诈,也没有大杀大砍一阵后被人乱刀砍死的壮观。有的只是他找咯个机会躲在厕所里拿一瓷块默默地自杀,既然之后质问卧底吴彦祖也是毫无霸气,甚至整个身体趴在地上,让人不得不心生唏嘘。

从地点的选择,到死法的设置,都与之前他的大多数影片有着天壤之别。这应该不仅仅是导演的一厢选择,而是一种影片本文与现实本文相互映照的处理方法,华仔已经不是当年的华仔,而香港片也已经在这经年之中有着太多的起伏与荣辱。“身体”语言的转变,只是一种现实而明显的外化而已。而刘德华在影片中相当精彩的表演(特别是在与吴彦祖的对手戏中),似乎也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这种变化,一种表演经历与生活阅历在演技中留下的深深烙痕,以及从偶像到实力的蜕变之路。而“孔雀”张静初影片中大胆妖娆、并带有神经质般的表演与古天乐从健康有型到黄牙颓废的转变,也让人在吃惊之余,感觉到“什么什么都在发生变化”。

当尔冬升以吴彦祖上司的身份出现在影片中的时候,看着他日渐发胖的躯体和依然儒雅的面庞,我突然有点感喟,这位当年凭借英俊的面容出演了不少武打片,到后来开始从影片前台逐渐退至幕后,执起导筒的艺人,虽然身份多次变换,但也算得上是一位香港电影起伏的见证人。而他,似乎也在经历着一种变化之痛。不管是之前的《新不了情》也好,《忘不了》也罢,大都温情脉脉、深情款款。哪里能看到《门徒》中这样凌厉的风格!虽然《旺角黑夜》也已经开始有主题、题材从“光明”到“黑暗”的转变,但是一直以为他是偶尔玩票,下一部影片就会重回故路,没想到的是,他已经在这条“暗路”上越走越远。

影片中不少镜头已经够得上B级片制作的手法了,比如斧头砍手,老鼠啃尸,叉子刺掌等等,其狠其硬,让我甚至一时无法接受这是一部尔冬升作品,更别说周围的女性观众时有掩面之举了。当然,在变之中,自然也少不了他昔日的些许影子——既想狠,又狠的不是太彻底。我暗自想,如果是林岭东,是邱礼涛,可能会把这种“黑”搞的更彻底更绝望吧,比如卧底最后失去了主体位置,根本无法完成拯救任务,或者那对吸毒夫妻的女儿最后不是“善解观众意”地把毒具扔于垃圾箱之中……但是,小宝这种以内在之变适应外在之变,在变与不变之间踟躇、挣扎的心境,不但类似影片本文中的“卧底”身份,也似乎是当下变动中的香港影人的一种集体形象代表。

影片的光明“尾巴”多少有牵强之感,但是如果把它视为一种作者的内心真实的投射,也显得无可厚非了。毕竟,如果认为,近来的香港影片中有诸多的身份隐喻潜隐其间,那么我也愿意相信,这个“身份”也是个一直在浮动,在转换的身份。


最後由 小艺 於 週三 3月 21, 2007 3:0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週三 3月 21, 2007 2:48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门徒》语不惊人死不休
作者:表江 转自http://bbs.ent.163.com/board/rep2.jsp?b=liudehua&i=59577

自从《旺角黑夜》之后,尔冬升成为我十分期待的一位港片导演。能拍出《旺角黑夜》这种有野心并有能力实现的港片的导演,在现在的香港已经所剩无几。因为市场的原因,尔冬升这几年徘徊在《忘不了》、《千杯不醉》、《早熟》等容易收回成本的文艺类小片,和规模上级别、投资风险更大的制作之间。

但是现在再看尔冬升拍《早熟》这样的电影,总觉得不过瘾。原先传出要投拍的《新宿事件》也因种种原因暂时搁置,好在《门徒》按时抵达。或许是因为期待有些高的原因,并没有像看《旺角黑夜》时那般惊喜,当时是完全没想到一贯文艺腔的小宝可以冷静到如此。《门徒》和《旺角黑夜》是一脉相承的写实风格,残酷程度更甚,几乎幕幕触目惊心,能在银幕上再度看到如此有个人风格的港片,实在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

  近几年上乘质素港片中的很大一部分,和以前的港片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有那种浪漫化的、神话的、离奇的情节或人物。冷静、内敛、低调、反省,是如尔冬升、杜琪峰(《黑社会》)、徐克(《七剑》)等导演最新的作品特质,甚至包括刘伟强的新片《伤城》,一样具备如此风格。在经过了黄金时期的灿烂之后,经历着仿佛看不到尽头的低谷时期的港片导演,仿佛都渐渐开始认真地注视香港和自身,那些曾经打动过很多人的神话已经远去,此刻需要的是正视自我,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心和能力。那几乎是一代大师黑泽明一般的人物才能具备的气度,这也是为何杜琪峰拍出向黑泽明致敬的《柔道龙虎榜》时,令人为之热泪盈眶。同样,尔冬升的《旺角黑夜》也有逆市而行、坚持自我的气度和决心。

  《门徒》打出口号“关于毒品的一切真相”,从生产到庄家到分销到终端吸食者,两头叙事,一头是刘德华扮演的庄家林昆,以生意人自居,身边有警方卧底吴彦祖扮演的阿力;一头是古天乐、张静初扮演的吸毒夫妻,活生生的例子来揭露毒贩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德华、吴彦祖的一条线自然更具备冲突和张力,刘德华此次以比较不夸张的方式来表演还是很成功的,每当他越是放松的时候,倒越是显出毒贩的老奸巨滑,反之一旦有用力之处,则又锋芒外露。吴彦祖的进步很大,整个人物的塑造完整而贴合,我认为是他从影以来最为丰满的一次演出。阿力是两条线的焦点,他在一度为毒贩所疑惑和同情吸毒者之间摇摆。据说港版结尾是阿力倒戈全面接手生意,这或许是更为真实的一面,因为面对巨大的利益,作为个人实在没有足够坚强的理由来坚持正义,但是这样一来,影片完全是灰暗基调,观众是否能够接受,那倒又是一个问题。不过尔冬升想要的效果恐怕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否则他也不会将大帅哥古天乐整得如此之残。古天乐的戏份不多,但是在没有更多曲折的副线上,古天乐的表演很出彩,牺牲相当之大

  片中十分精彩的一段当然是吴彦祖意外遭遇查盗版的海关,这种意想不到的设置几乎十足银河印象风格。廖启智扮演带队警察,戏骨到他这份上当然没话说,不过手被砍断一段仍然震人耳目,尔冬升此次之狠不亚于《以和为贵》的杜琪峰。尔冬升现在拍片给人最大的感觉是认真、用心,各个环节都非常讲究,力求通透、真实,这样的用意之下加上导演本身就是十分有想法的,出来的作品不可能不好。《门徒》最好看的地方确实在于,你可以感觉到导演对于这一题材是花费了相当多的功夫去研究,去搜集资料的,无论它是否真的做到了“真相”这一目标,它所提供的故事、人物都是可以立住的。而且尔冬升对于大型题材的控制力也在继续进步,最难得的是冷静,不刻意。

  2007年我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第一部港片是《生日快乐》,精致的小文艺片,倒也认真、细致、流畅。接踵而至的《门徒》格局截然不同,如此的一个开端,倒是让人对今年的港片生出了几分期待。如果无论是大还是小的港片,都是以如此认真的一种态度去对待的话,我不相信观众会感觉不到,因为那是对彼此的信心。

——————————————————————————————————————————
小艺说:这篇我好像贴过,但现在回去看发现没有了,是不是这里不允许随便转贴别人的影评?如果不允许,那我下回就不转贴了。


週三 3月 21, 2007 2:55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从《门徒》看营销
「规格1986」 本文网址:http://bbs.biz.163.com/comment/59288,3.html

看了《门徒》之后,觉得它是一部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影片。不管是影片的开始还是结束都包含了营销学的思想和管理理念。

片中的林昆先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从片中的对话以及他的行动都能折射出现代商业市场打造方向。

首先从麦卡锡教授的4P中的产品来看:《门徒》的产品主线是毒品,片中的毒品形状是长方体,林昆说这样是利于方便携带。可见现代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从市场营销角度看,产品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王牌,所以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要满足消费者的寻求与利益,它是购买的目的所在,是顾客追求的效用和利益。在产品的质量不段提升的同时产品的包装、功能、用途、特色、品牌、款式以及服务水平都应该让顾客感到满意。

其次从价格来看:《门徒》中所散透的毒品市场是比较可观的,而林昆希望毒品的价格能上升也希望行业不能衰退。价格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然而在竞争中也要给对手留有余地。行业兴,企业兴;行业败,企业败。价格的高低受产品成本、市场寻求、竞争状况三大因素影响。而这三大因素又相互影响着,所以企业要把握好它们的度才能定出合理的价格。

再次从分销来看:林昆所生产的毒品主要是一级产品,以批发为主,而他手下的脚就是现在的企业员工或是一级批发商,即现代市场所说的分销。片中的分销有两种模式:1.内部的企业派员工销售。这也是直销,是最直接、最简单和最短的销售渠道。2.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也是传统的企业销售模式,但不管是什么模式最终目的是要把商品或服务到达消费者手中。其中毒品的仓库管理个上家的原料供应以及物品的分散都渗透了物流的理念。

最后从促销来看:片中的产品是毒品所以它不能拿来做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但也能隐约看出公关做的很过硬,从林昆和阿力他们去拜访泰国原料供应商以及林昆对他手下的关系处理也可以说明出企业要树立好企业形象、增强公众的好感和信任,让公众乐于接受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树立企业形象即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形象,要让企业内部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更要加强企业的对外透明度,利用各中手段向外传播各种信息让公众认识企业、了解企业。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可能离开社会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且包括顾客、职工、股东、政府、金融界和协作者以及新闻媒介在内的各方面因素组成的社会有机体中实现运作。

这就是我看了《门徒》之后,对片中发散出营销思想的感想。


週三 3月 21, 2007 3:07 p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CCTV的:《门徒》的本质是甚么?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3日 转自http://ent.cctv.com/20070313/104299.shtml
  电影之后,楼外的阳光明亮依旧,仿若阿力继续行走在充满希望的卧底之路上,这希望悖谬地只能耕植于未知的黑暗和残酷中,但却因卧底阿力本质的善、对自己职责的信仰和责任,将全部的信仰和光明负载其身,有他的存在,似乎做为局外人的观众在未卜之前就确定了吸毒女阿芬在不幸染上毒瘾之后的幸运,以及那些瘾君子身边朝夕相关人的幸运。影片里,以往卧底颓靡、肮脏、压抑,“近墨者黑”的痞气一扫而光。角色出彩的跳脱出匍匐于污浊中的光明所不得已瘫成的同类,而是立于明暗两地之上,阿力最大的特色便是坚决,他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即使与昆哥之前相处七年,多多少少建立起的真感情也不能一时混淆他心中那杆秤。

  以往类似题材电影,之中仍有正义有希望存在,只是这样的希望仅仅被小心翼翼怀揣在身陷荆棘的卧底心中,其自身的保全、社会的安定、生命的希望成为观众从头到尾担心的必然,一路喘息着。而《门徒》的刺激、喘猜大部分被阿芬的糜烂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淳淳母爱的状态下打醒。真实,恐怖,让人为之惊觉而后漾起阵阵动容。

  纵观,影片没有像《伤城》那样将悬念打造成首张王牌。看似自然截取千千万万个卧底之中的阿力生活工作的一个片段,之后这个人在和上司不到一分钟的聊天中,轻松选择继续当卧底,面对崭新的警服,没有以往惯常的无奈和悲伤,我们解读到阿力更多的是出于职业和道德的信仰。影片隐示的另一层硕大的希望豁然灌穿全幕。

  记得麦兆辉说他们拍《伤城》是因为香港人民当时经历了太多伤痛的事情,拍电影就是想给自己的香港情结和香港百姓一种希望,昭示生命的美好和可能。两部电影没有必要去探讨之间的联系或必然。但《门徒》的上演正如阿力之于故事的意义,历经黑暗与残酷之后的光明和继续走下去的可能是他们的追求。但需要理解的一点是阿力并没有因为拥有这种追求而自认为多么伟大,只是简单平凡的如同口渴要喝水。

  实力鉴证

  吴彦祖在戏中台词不重,神态成为其杀手锏。做事出于心,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和铮铮誓言,没有疲倦和沉重,机巧和坚韧全部由内喷薄而发。坚决的眼神让你不得不信由他。失败或者不成功,大部分就应归于那颗你是否全心全意的心。戏里戏外比比皆是。

  和《墨攻》相比,更欣赏刘德华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也许是年代太久远,表演古人,带给他更多的史一个套子,一种模具,试着剥开外层,剔除台词、衣着,我们是否还能感觉到墨者革离刘德华还是刘德华式的墨者革离?昆哥的演绎,有内到外,让人完全忘记了刘德华的存在。他的狠和恨、他对家人的亲爱、他最后面对自己一心兄弟待的内鬼阿力,瞬间卸下所有昔日的霸气,对其苦苦哀求的狼狈,好似一种概念,以什么样的气质和内容填充,就会让人产生相对应的当下氛围。刘德华认为能够带给观众快乐的就是好电影,现在才明白,也许这“快乐”不仅仅指happy还有touch。

  相比之下,吴彦祖的角色性格可能稍显单一不及昆哥角色的多元。但阿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维度,显然领悟到,一部电影什么是好电影,电影的影视剧作,应当是各就各位的状态。剧中每个人物无论主配,每个场景,无论能否进入观众的视域,关于电影的每个部分都应是做到尽善尽美。《宫》的导演曾说:“尽管皇宫的一些摆设细节观众是不会注意到的,但做为影片制作者都应做到尽善完美。”该做好的都做好了,观众的注意力当然会始终集中在电影故事本身啦。

  类似题材电影,粗口不粗口,颓废不颓废,这都不是问题关键,重要的是我们抽离掉这些外在形式,还能感受到的电影是否还依然能将其中的韵味意义品尽。

  电影好看不易做。

来源:三下宠
责编:赵蕾


週三 3月 21, 2007 3:15 pm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9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12  下一頁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 2006-2024 kootinlok.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