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 Club 主頁   古仔部落格主頁   Louis' Fans Sharing   古夫人信箱   Forum 聊天區   DV特製短片   DV新聞區   DV相片分享區   公告   
 Louis Koo's English Blog   Louis Koo's sina blog   
現在的時間是 週二 3月 19, 2024 5:55 pm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4 篇文章 ] 
 稀土战争,稀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制胜武器? 
發表人 內容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稀土战争,稀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制胜武器?
这个话题也是研究了很久,大量查阅论文期刊以及研报,还到外网找了不少资料,此外还联系到了中科院的师兄,澄清了几个问题,这个过程比玩《文明6》都肝,不过我自己觉得已经弄明白了不少,给大家汇报下。本文务求客观,通过我国稀土的发展历程,不黑不吹展示现在到底是个啥情况。

1
啥是稀土?

小伙伴们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都会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为了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大部分老师都会讲一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有一天在家里睡觉,难得地做了一场好梦,门捷列夫梦到了元素的排列顺序,醒来后麻利的整理成一张让自己流芳百世的“元素周期表”。

但是门捷列夫的好梦却成了小伙伴们的噩梦,因为整张元素周期表实在是又多又难记,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这张表里大多数元素和我们日常生活都没啥关系,也就氮、氧、钙、碳、铝、铁之类的和生活有比较强的关系,越往后就离科学越近,而离生活则越远。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虽然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那些元素,又晦涩还长得贼像,放在一起非常容易脸盲,但是没有它们,科技的发展绝对到不了今天这个高度,而且现在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越往后的元素,质量越大,而且基本上都是金字边,好多朋友都是被元素周期表教育的认字只认半边。虽然这些元素很少有单独的应用于生活中,但是与别的元素小朋友一牵手,就能表现出优良的特性并被广泛的应用。
咱们今天聊的,就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一堆元素,也就是下边这些: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那个重稀土比轻稀土重要得多,而我国重稀土主要在南方出产,在全球占比也非常高。

这些材料整体是跟高科技强相关的,科技越发展,对这些东西的需求也就越大,咱们举个例子。

大家前段时间肯定听说过吧,一根坦克炮管只有五秒钟寿命,好在炮弹在炮管里穿过的时间非常非常短,0.006秒那么短,所以也能打千把来次。稍微打快一些,弄不好就炸膛了,成这样了:

图片

目前,世界各国的大口径厚壁炮钢基本采用碳镍铬铂系合金钢,再加入稀土元素,可以大幅提升枪膛的韧性和强度,现在能挺五秒,早些年连这都不如。当然,这些东西也不能闭着眼使劲加,如果加得太多又会变得很脆。就像是在铁里加碳会变硬,但加过量了就很难加工,成为铸铁,只能当支架和垫脚。

当然了,炮管是最基本的需求,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永磁发动机,工业催化剂,微波通信,那些巨贵的相机镜头,储氢罐,核燃料棒,汽车电池,导弹雷达飞机等等,都得添加这玩意。

整体上,产业越是高端,越离不开这些东西,所以这玩意以前叫工业维生素,现在叫“新材料之母”。


週六 5月 29, 2021 7:11 a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Re: 稀土战争,稀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制胜武器?
2
我国艰难的稀土之路

大家经常听说,中国供应全世界70%的稀土,不少人还以为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的70%,其实不是,稀土储量中国占世界37%左右,尽管已经非常非常高了,毕竟紧随其后的巴西越南加起来才36%,但是没有70%那么高。

上文提到的那个重稀土,非常重要,中国占了40%左右。我国现在主要是提纯冶炼厉害 ,其他国家的也得送到中国来冶炼,这就是为啥中国能供应70%。不过这条路走得是非常非常艰辛。

改开后我国一度开采稀土非常疯狂,因为当时需要大量的外汇购买西方的机械和装备,而中国能拿出手的出口创汇产品并不多,稀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那时候中国技术底子太差,而稀土往往用在高端产业上,中国用不着,所以出口也就有点肆无忌惮。

不过稀土不是想卖就能卖,被挖出来的时候是稀土矿,需要把稀土氧化物从矿中提取出来才能卖,当时日本控制着相关提纯技术,中国想搞也费劲。

好在有“中国稀土之父”之称的徐光宪在1975年已经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随后带队攻关后,技术取得了突破,中国这边可以从稀土矿中分离氧化物,这才开始被卖到国外创汇。

下图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我国的白云鄂博矿,以前当铁矿挖来着,因为开挖那会儿中国还没有稀土分离技术,只好当铁矿挖了,直到2016年才转型成稀土矿。图是我从谷歌地图上截的,看到那俩大坑没,以前是两座山,现在挖成了俩大坑。

图片

那时候天天想着赚外汇,赚了外汇去买国外的生产线和大型机床设备,根本没想长期的事,毕竟眼前的问题还一大堆。所以国家搞了各种政策鼓励出口,甚至给出口退税,激励大家都去想办法挖稀土卖出去。这种情况下,无数的大小企业作坊都去挖矿,甚至赔本卖到国外,等着政府补贴。

这种情况下,外汇倒是赚到了,但是毛病也很明显,中国这边企业恶性竞争,竞相出口,导致国际市场供大于求,我国竟然自己把售价给打了下来,所以那些年有个说法,说我国把稀土当土卖。

后来学者们总结那段时间的开采状态,称为“小,散,乱”,最大的毛病是乱,政府自己也不知道下边的人在干啥,反正到处挖,有矿的地方就在挖,甚至有人在后院搞了个坑也在挖,不少人真的是家里有矿。

当时西方国家都看出来了,中国这是明显在贱卖,所以大家都疯狂囤积,到底屯了多少,也没人能说得清楚。有种说法说日本存了足够自己使用三十年的稀土,这可能是早些年的估计,因为那时候全世界对稀土的消耗跟现在没法比,需要大量消耗稀土的行业最近几年才出现,日本应该没储存这么多。

上边做规划的人知不知道这样做很不划算?当然知道了,不过也没啥更好的办法,中国这个国家基本啥都缺,最缺的还是美元,毕竟跟西方那么大的差距 要补充,就需要大量的外汇去购买技术和产线,实在是没钱,基本啥都干。

加入世贸后,中国开始给西方搞来料加工,尽管是低端制造,不过那时候只要能拿到外汇就谢天谢地了,有了外部输入后,我国开始整合,随后有了我们知道的一波大发展。

也正是因为中国那些年可以出口低端制造业的产品,我国不再需要卖稀土创汇了,毕竟中国能拿出手的资源并不多,开始思考长期规划。所以从2003年开始,政策逐步收紧,开始主动控制出口。

这些年遭到大量批评的,就是2003年之前的政策,客观地讲,当时确实也是没啥办法,毕竟急需外汇的情况下,只能这么做。不过客观地讲,改进空间很大,最起码应该避免自己相互压价。澳大利亚这一点做得就强太多,作为一个资源国,对外卖资源一直都是极少数几个公司在卖,最起码不会自己跟自己竞争。

中国这边其实一直都有这个问题,之前那篇文章里提到的铁矿石,也有这类问题,我看今天中钢协又在发文号召大家不要恶性竞争,买铁矿的时候竞相拉高矿价让澳大利亚赚钱,卖钢铁的时候又竞相压低钢价让国外赚,实在是一群奇葩。

而且大家要知道,卖小麦肯定不如卖面粉赚,卖面粉不如卖面包,卖面包又不如卖提拉米苏。中国早年搞的主要是“粗加工”,卖的基本是原料,没啥附加值,想议价也难。

所以在2003年之后,国家的导向也变了,以前只要出口创汇就行,从那以后开始控制配额,每年只许卖这么多,你们看着办,自然有厂子想着要不提高点技术含量,能多卖点钱。也有不少人开始走上了走私之路,疯狂偷摸开发然后继卖。

而且稀土挖掘和提纯非常污染环境,有些矿有放射性,早年搞出来很多悲剧。比如把分离提纯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去,问题是周围的灌溉和人畜都用那些河里的水,出现过好几次整村迁徙,因为他们那里的水不能用了。

所以说把这些事都理解了,就能明白为啥我国现在搞“环评”这么积极。中国企业以前往往不顾及环境和人员安全瞎生产,成本倒是低了,不过这样以牺牲自己环境为代价的生产进一步压低了整体价格,相当于用自己的长期利益给西方省了钱,非常非常不划算,早年没办法只能那么操作,这几年不可能再放任了。

稀土工业也一样,整顿过好几次,比如要求淘汰落后的提纯设备,禁止了初级产品的出口,而且大规模打击走私。

不过这番操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那些年跟黑煤窑一样,稀土企业也是到处私挖,毕竟挖矿成本低,挖出来就能卖掉,巨大的利润非常吸引一些人以身试法,也很容易腐蚀监管者。

国际上稀土开采成本非常高,因为西方环保方面非常严厉。中国国内的成本却很低,低的原因大家也知道,我们那些年完全不顾及环境问题。既然成本低,稍微给个价就能赚,所以走私屡禁不止。

由于产量太大走私太多,价格逐年走低,全球其他的原材料都在不断上涨,比如铜,铁矿等等都在涨,而稀土价格却在不断走低。

这个走私有多夸张呢?国家自己出的稀土白皮书里说,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各种走私方式五花八门,有用车直接拉到边境的,有伪造文件,把稀土假冒其他材料的。

所以控产方案落实下去非常费劲,一直到2011年,这一年应该是稀土走私最严重的一年,从这一年之后才开始下降。不过走私这事一直持续到近几年,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了。

产量下降后,稀土企业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只知道贱卖了,他们开始琢磨怎么提高产品单价,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企业的稀土冶炼和提纯技术开始大发展,专利一年比一年多,到现在为止,中国在相关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专利比其他国家加起来都多。

这过程中有个插曲,中国搞出口配额这事还被美国欧盟告到了WTO,说我国扰乱市场经济,这个案子在2015年以我国败诉结束,从那以后,政府不能再限制出口配额。不过好在那些年政府正在把中国稀土企业整合成六个稀土集团,而且大范围“打黑”,所以取消配额后,稀土产量并没有再往上飙升。

有不少小伙伴听不懂一个词,叫“供给侧改革”,现在大家听懂了吧,这个词意思很多,其中一个就是降低我国的低端供给,这玩意既不赚钱,也没啥技术含量,空耗人力资源,还经常自己跟自己打价格战。

我国以前的模式实在太粗放,经常自己打自己。而且由于搞的都是些低端出口,把矿挖出来随手提纯下就卖了,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比如重金属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成了废水。需要的是工人,而且是不怕死的工人,因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毒气,一般人还不大敢去。其实相当于把成本让社会承担了。

这类企业根本用不着大学生什么的,这也是为啥相关工业专业的小伙伴怀才不遇,看着同学去互联网,同一个学校毕业,自己的工资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

这些年通过环评关掉了很多企业,剩下的企业想活下去,就得搞点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出来,这也就有了研发动力,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开始搞研发,毕竟只靠压低工资污染环境搞生产的路线已经到头了。“科技人才”这个说法也才有了意义。

大家一定要相信一点,如果可以的话,企业恨不得永远去做低级矿工,永远生产低级产品,毕竟压低成本和通过研发提升附加值这两个盈利模式,大家永远选第一个。所以现在有点压力也不是坏事。


週六 5月 29, 2021 7:12 a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Re: 稀土战争,稀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制胜武器?
3
稀土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现在的稀土提纯和冶炼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中国稀土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也是世界第一,现在美国的稀土也要送到中国加工,然后才能用。

这也是为啥贸易战的时候,不少人说稀土是中国的一张王牌,这个说法确实没啥问题,因为西方国家无论如何也没法再短期内搞出这么大的加工产能出来,我看了好几个说法,美国那边要是想重建提纯冶炼相关产能,可能需要八到十五年。

只是这张牌不能随便打,一打就是长期的,因为美国那边也有储备,具体储备了多少我也没查到,所以一旦这张牌扔出去,可能要持续好几年才有效果。

不过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这些年国外也开始布局稀土的加工和冶炼,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这种状态本身的不稳定性。所以我国的这种优势不会保持太久,而且我国也不可能跟他们继续玩价格战。

既然没法搞价格战,那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上发展,搞深加工,现在技术有一定的领先,那干脆再拉开一段距离,而且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然长期看来既挖光了矿,又破坏环境,而且还会把大量的人搞出慢性病,这些将来都是社会的负担,总账算下来说不定根本没有任何效益可言。

除此之外,我们反复说了,越是高科技,越需要稀土,前些年这种稀土大量出口的模式本身就不对,说明我们的制造业依旧太低级,用不着这么多高端材料,所以只好卖掉。

现在有个很好的趋势是,现在的生产出来的稀土大部分都被我们自己用了,查了下资料,中国生产了全球70%的稀土,消费了全球57%,也就是说,中国生产的绝大部分都自己用了。

这说明我国现在高端制造发展的势头很好,而且这些稀土有了更高的附加值,而不是以“矿”的形式被卖掉。

今后的趋势肯定是中国不断提高深加工的技术,让稀土在国内就消耗的差不多,降低出口量,拉高价格。而且还要继续整合整个行业,整个领域里只剩最后几家,对外好议价。


週六 5月 29, 2021 7:13 am
個人資料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12, 2007 11:07 am
文章: 281
來自: 北京
引用回覆
文章 Re: 稀土战争,稀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制胜武器?
4
尾声

看完这篇,大家应该更懂国家现在为啥搞“环评”和“去产能”了吧。

中国现在整体是处于一个尴尬状态,生产的大部分东西太低端,而且自己这边厂子还多,互相往死压价,最后也卖不上什么价。

高科技产品又需要进口,问题是这些企业都特别少,人家说不卖就不卖,如果可以卖也随时提价。

可见去产能和高端制造,其实是一个闭环,降低低端供应,增加高端 供应,只有这样,才能消耗掉这些原材料,不再卖到国外让人家生产高端产品卖回来,也能实现从面包到提拉米苏的质变,只有那一天 ,我国才能从卖原料和低端生产的这个圈里出来。


文 九边
原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jvFzhgZ3a9cnH3jiT6K0w


週六 5月 29, 2021 7:15 am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4 篇文章 ]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 2006-2024 kootinlok.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